第43章 山賊

-

浩宇振臂歡呼,四周人群隨之響應。他讚賞勝利者並現場賞賜銀兩,同時寬慰敗者,雖敗猶榮,仍有下一回合的機會爭取去文登縣。衛海盟的勇士需具備無畏失敗、勇克艱難的品質。

浩宇引用高中班主任的教誨激勵那位戰士。戰士聽後瞪大雙眼,麵色蒼白,顫抖著嘴唇說:\"首領,您稍等,小的必當竭儘全力,告辭了。\"說完,他便飛奔離去。

真是豈有此理!你明白我在鼓勵你嗎?你知道我在安慰你嗎?你居然冇聽完就跑了,太不禮貌了,你知道嗎?你這樣對待上司,將來肯定不會有出息,你懂嗎?

你還怎麼跟人相處啊?浩宇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吐槽對象,想把高考前老師的折磨轉嫁給那人,結果還冇來得及儘情發泄,他就跑了。浩宇看著獲勝者,那人跑得比剛纔那位還快,瞬間消失無蹤。

邊跑邊暗自慶幸,還好我反應快,冇等首領開口就溜了。否則我也要像那兄弟一樣臉色鐵青了。哎呀,老天爺還真是睜眼了!你們倆簡直是天生一對,連逃跑的樣子都如出一轍。

浩宇環顧四周,人都哪去了!為何都離我那麼遠?接受些思想熏陶不好嗎?一點進取心都冇有。浩宇回頭一看,更是氣結,連親兄弟趙海都離他十步之遙,還側目他處,擺出隨時準備逃走的姿態。

這還有冇有天理了?這還算兄弟嗎?再這樣下去,你們都要失去朋友了。小心我畫個圈圈詛咒你們!

直至比試結束,浩宇的臉色始終陰沉。在最興奮的時刻,聽眾突然散儘,任誰都難以歡愉。浩宇當即宣佈勝者隨他前往文登縣,敗者則留在家中訓練新兵。

趙威主動留下看家,這也是浩宇的意願。家中必須有可信賴之人,趙家是浩宇在這個世界最親近的親人。

浩瀚星空宣告,翌日黎明破曉即啟程前往聞鼎縣,疾行軍至正午時分即可抵達。浩瀚星空意欲藉此行軍一探近期訓練成效。他囑托負責後勤的親眷為聞鼎縣之行的士兵備足乾糧。

次日黎明,浩瀚星空偕同三十多位戰士啟程。吳鐵牛的隊伍裝備與眾不同,他們並未手持長槍,而是揹負鯨皮製成的盾牌,腰間懸掛腰刀,胸前皮帶上插著六枚手榴彈。

浩瀚星空上次因弓箭手受挫,對遠程攻擊束手無策。此刻他仍無暇研發火槍、大炮,隻能在現有裝備上動腦筋。目前最佳策略是讓擲彈兵攜帶盾牌,逼近敵方遠程部隊,於二十五步之外投擲手榴彈。

此計並非無懈可擊,擲彈兵缺乏長兵器,一旦被敵近身,必然造成損失。故具體戰況還需浩瀚星空這位半路出家的指揮官臨場應變。隻有浩瀚星空這位熟讀無數解放戰爭影片的宅男,才能最大化擲彈兵的戰鬥力。

漫長的行軍令眾人略感疲乏。浩瀚星空領頭唱起《壯誌在我胸》與《團結就是力量》,眾人想象著縣城的繁榮,伴隨著高昂的歌聲,疲勞似乎減輕,步伐也輕盈起來。

浩瀚星空吸取了王世人的教訓,每行進十裡,即五公裡,便讓隊伍休憩一刻鐘。平日他就注重隊伍體能訓練,五公裡武裝越野是常設項目。趙家衛距離聞鼎縣不足七十裡,因此,午後不久,他們便接近了目的地。

距聞鼎縣十裡處有一小丘,土路蜿蜒其上。浩瀚星空引領衛海盟至山腳,決定做最後一次休整,然後一鼓作氣趕往聞鼎縣。

浩瀚星空命眾人在土丘下歇息,自己則登上丘頂,眺望遠方。突然,他驚出一身冷汗,轉身朝坡下歇息的眾人高聲疾呼:“全體上坡集合,動作迅速!立刻,集合!快!”

坡下休息的戰士聽見浩瀚星空的緊急命令,皆心生驚駭。領袖平素沉穩,如此大聲呼叫必有異常。他們不由自主地加速,飛快爬上山坡。待眾人到達山頂向下看去,無不震驚。

隻見對麵山穀中塵土瀰漫,數十騎正疾馳而來。雖距離尚遠,看不真切,但能察覺那些騎兵來者不善。

山東威海一帶並無正規騎兵編製,僅有的騎兵多為武將的家仆。如此多騎兵聚首,隻有一種可能,那就是馬賊。馬賊出現在衛海盟前方,其意圖已不言而喻,直指衛海盟而來。

浩瀚的思緒在浩宇心中翻湧,是誰泄露了衛海盟的秘密。他們策劃這次馬賊攻擊的真正意圖是什麼,僅僅是這些馬賊嗎?還是他們還有更深的陰謀等待揭曉。

再多的猜測也無法解決問題,現在最重要的是先度過眼前的危機!慶幸的是,他的隊伍行進迅速,自己及時登上山坡偵查。如果讓馬賊占據了高地,居高臨下地衝擊,恐怕這次他會陷入絕境。

此刻,他們占據了製高點,馬賊若要進攻就必須攀爬那兩百多米的斜坡。雖然坡度平緩,但也足以減慢馬匹的速度,削弱他們的衝擊力。浩宇暗自慶幸,馬賊還在山腳下,如果能安然無恙回去,一定要向天神獻上祭品表示感謝。

浩宇立刻下令列陣,他站在隊伍前列,高聲宣佈:“山下的馬賊直指我們而來,衛海盟從未畏懼過任何人!他們敢挑戰,我們就讓他們品嚐我們弓箭與手榴彈的威力。長槍兵在前,投彈手在後,列隊!”衛海盟的隊伍迅速擺出戰鬥姿態。

劉老六來自文登縣的劉家莊,他的叔父是當地的舉人劉大人。劉舉人在文登縣享有極高的聲譽,身為縣丞,劉家在文登及周邊地區擁有大片土地。

劉舉人早年也是一個貧窮的秀才,家庭條件並不寬裕。為了供他讀書,家裡幾乎傾儘所有。劉舉人不負眾望,31歲時一舉中舉。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話:金舉人,銀進士,破銅爛鐵窮秀才。這反映了明朝對文人的不同待遇。

成為秀才,其實並無太多特權,最多就是免去家中壯丁的勞役,以及人口限製。但中舉就不一樣了,舉人步入士紳行列,享有免稅特權。他們可以做官,但很少有舉人願意為官。

舉人從政之路充滿艱辛,即使得到官位,晉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,甚至可能成為替罪羊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原因其實很簡單,整個官場幾乎都是進士出身。在他們眼中,舉人就像是非正規大學畢業生,待遇自然無法與進士相比。

成為舉人,卻無法再進一步考取進士的,便利用免稅特權,誘使周圍農民將土地贈予自己,這被稱為獻地。

為何農民甘願將土地交給舉人呢?無非是明朝繁重的賦稅壓得他們喘不過氣。將土地獻給舉人,農民仍耕耘那片土地,隻是原本應繳納給國家的稅,轉交給了舉人老爺。舉人收取的地租通常低於國家稅額,這樣農民就能少交糧,多留些給自己。

舉人正是憑藉免稅特權,大量聚集財富,將本該屬於國家的稅收據為己有。國家收不到稅,隻能再次加稅,那些自耕農承受不住,隻能將土地獻給舉人以逃避稅負。

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,豪紳階層擁有大量土地卻逃避賦稅,而土地稀少的農民卻承受沉重稅負。每逢政權交替之際,土地兼併的問題最為嚴峻,這也是曆代王朝興衰更迭的根本原因。那些有望中舉的讀書人,他們不似那些無望之人般貪婪,他們期待仕途,珍視名譽,通常會給予故鄉的鄉親們優惠,收取的地租也相對寬厚。因此,他們的收入反而不及那些無法考取功名的,這也正是民間流傳那句諺語的由來。

劉舉人如今已有五十六載,這在古代已是高齡。他自己仕途無望,便擔任文登縣的縣丞,一個八品的小官,同時在家鄉積累了龐大的家業。人一旦富有了,失去了進取心,就隻滿足於現狀。劉舉人育有八子六女,妻妾成群。長子已年過半百,而幼子僅兩歲,顯見這位老人的風流本性。

-